中国太阳能光伏网讯:近日,江苏省有关部门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省GDP“成绩单”,“江苏经济现象”领跑全国。“成绩单”高度评价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苏中、苏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超越促使了江苏经济“短板”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使江苏经济释放出梯度增长的潜力和发展后劲。
经济寒冬里盛开“报春花”
省有关部门的报告点评了以扬州为代表的苏中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势头,背后是新兴产业的强势支撑。以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成为苏中发展的新旋律。一季度,新能源、新光源和新材料等“三新”产业,占扬州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2%,增幅为39%。
39%!一个在经济寒冬里盛开的“报春花”,生动地诠释了扬州工业经济的“漂亮转身”,也折射出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扬州版”。
昨天上午,市经贸委主任刘在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结今年上半年扬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说归结为四句话:“标志性突破、稳定性增长、协调性衔接、支撑性作用。”其中,产生支撑性作用的,是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
实际上,今年1至5月份,全市“三新”产业增长45%,“实际上远比省公布的一季度39%的增幅又有了新突破,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也在明显增强。”刘在銮说。
论证一个产业的生命活力、抗寒、抗腐蚀、抗高温能力,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进行反复试验,看它的生命体征如何表现?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三新”让扬州站住了脚,定住了身,稳住了发展方向。
“三新”产业缘何领衔发力
为何扬州“三新”产业能领衔发力?刘在銮说,“三新”产业的生命力贵在“新”,立足于“高”,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其逆势上扬的根本原因。
扬州“三新”产业之“新”,就在于产业的生命力。“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被誉为“阳光三峡”,拥有无比巨大的光电转化潜能;“新光源”LED半导体照明在技术屏障不断取得突破后,一度被人们关注的“使用寿命”正不断被科技改写新纪录;“新材料”碳纤维目前正成为国际上争抢的最具广泛应用和开发价值的材料。
扬州“三新”产业之“高”,就在于技术上的“世界级引领”。去年11月,随着“9个9”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的量产,江苏顺大一举改写了我国高纯度多晶硅材料主要依靠进口的历史;透过一盏代表节能环保照明未来的LED灯,扬州率先打通从蓝宝石衬底材料到灯具生产的产业链,跻身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同时,超导电缆车间在宝胜集团撩开面纱,中欧合作研发的“人造太阳”所需超导电缆在这里下线,宝胜随即拿下了11亿元欧洲市场订单。
到目前,包括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前四强在内的产业巨头纷纷到扬州“安营扎寨”:晶澳太阳能项目一期12条生产线已投产,年产300兆瓦太阳能电池;总投资10亿美元的扬州尚德太阳能公司在建,未来将形成3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成为亚洲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撬动苏中经济“短板”
扬州大学吴进红博士指出,比照“木桶理论”,多年来,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三级梯度中,苏中和苏北相对苏南就是短板。但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江苏经济长板苏南外向度较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导致增幅趋缓。但短板的苏中、苏北因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小,近年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优势凸显,增势迅猛。尤以扬州为例,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并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撬动苏中地区经济短板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体“抗震性”。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危”中向好、逆势上扬,扬州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已经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